耳光扇得人心痛不已,冷漠无情的社会和毫无责任的男人让一个家庭的陷入绝境。好在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人也不在乎多添几道伤疤,即便家庭被戳得千疮百孔,被亲情缝缝补补后依然能维持生活。或许这个世界上,快乐永远是暂时的,多数人都在忧愁和苦闷中交织一生。
3.5。唯有爱上帝和自己,才会爱上帝所造物。海报吐舌头,是为领圣体。一家在唱赞礼,唱到“尽管年老沧桑,但你不会失去母亲的爱,直到她入土安息”的时候,弗兰克泪目。夜景摄影真的好美。集体观赏月食+1。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学习行为,这个被学习到的行为并不一定外显,它可以潜伏在身体里很久,直到某一天动机出现,这个动作也会随之浮现并驾轻就熟。这就是为什么最终我们都会变成我们父母的样子。
alan这里真好看,结尾时当他在空旷的街上看到自己童年时期两个阶段那点儿我差点儿哭了。Godlovesyou,youmustloveyourself.Godforgivesyou,youmustforgiveyourself
8/10。象征美国的自由女神其实是反讽,全家正因美国梦破碎返乡。导演设置了一系列绝妙的对位/展示肮脏:西装革履的爸爸坚持拒绝捡煤渣,逼得妈妈与教会门口乞丐争夺残食,肉体交易抵租金,双胞胎嬉戏于流入房子的积水、舔报纸油渍充饥(瞄了眼泳装模特),与肺痨姑娘恋爱/私吞积蓄是少年过早成熟的悲剧。
她的一对双胞胎孩子相继去世,丈夫到英国谋生却没能改善困窘的家境,安吉拉从不放弃地寻求救助,并教会儿子弗兰克(乔·布林JoeBreen饰)生存的尊严,母亲的光辉在弗兰克的一生里都不会褪色
一刻不停的被生活攻打、询问、质疑、挑衅,但人性中闪光的那部分仍然愿意与他们辩论、抗争,不会有终极性的输赢。
以成年的我的口吻进行回忆,贫穷和死亡笼罩着日常,就像临行前见到的月全食,美国梦就是月色重新被拨开的比喻。电影在时代触感上做得很好,满是水坑的街道,衣衫褴褛的孩子,寄情于宗教的贫民,排队去看裸女是致敬费里尼的《月吟》吧,不过剧情发展过于流水账,“我”的写作天赋,远去的父亲,这些都随着美利坚之行被忽略,应该再给沃森加些戏,她很适合在逆境下顽强生存的女性形象。
喜欢原作者的睿智,电影在叙述节奏,喜剧和悲剧的场面调度平衡,以及小演员的表演上都很出色,有几次感动得差点没忍流泪。这片子也算是给ALANPARKER加回了些分。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电影唯一的不足就是结尾主人公踏上轮船向着朝阳迈向希望和成功的美利坚合众国。真得好倒胃口。转眼间一个有着丰富感情的孩子就把自己的过去和仍然疲困的家庭抛在脑后了,不解。。。
无他,感人至深。还有我喜爱的EmilyWatson.
1.没有女权该是多么恐怖2.没有宗教该是多么绝望3.没有cult般的爱国该会幸福很多4.去了美国又怎么样呢不懂不懂所有元素离我生活太远不能get到。
“当我回首童年,我总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来。当然,那是一个悲惨的童年,幸福的童年是不值得在这儿浪费口水的。比一般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比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天主教徒的童年。”——试想,当美国(英国)梦碎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图景?
改编自弗兰克麦考特的同名回忆录,他的弟弟小马拉奇后来也当了演员。从麦考特一家离开美国回到爱尔兰开始(「我们可能是唯一看着自由女神像越来越远的爱尔兰人」)到弗兰克重回美国结束。可以说是爱尔兰版《活着》,疾病与贫穷在似乎一年四季都是冬季,每天都是阴天的爱尔兰(对阴冷环境的渲染是本作的重要叙事元素)接连夺走弗兰克的兄弟姐妹,而弗兰克则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辗转煤矿工人,邮差,讨债代理等多份工作中。贯穿全片是浓郁的宗教元素,作为天主教家庭成员(生这么多孩子可能也是因为教义不允许避孕),弗兰克接受的也是典型的天主教教育,忏悔的频率连神父都觉得厌烦,就连海报都选了弗兰克在教堂上领圣体的场景,但宗教式的苦修与自省显然无法挽救他的命运。艾米丽·沃森天生长了一张刻满了无数痛苦与牺牲的脸,简直是量身定做的角色
乡愁匍匐而出,此片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对艾米丽·沃森式表演的厌意。
安琪拉的灰烬简单影评开始的一个小穿帮,居民向路上泼水的时候,拉灵车的马,白蹄黑腿,且腿上长满了毛毛。到了墓地,马儿是黑蹄黑腿且腿腿是短毛啦。这个母亲,也绝了!不听家人的话,嫁给异教徒,然后在美国混不下去,又回到老家,带着丈夫孩子吸母亲的血。笑嘻嘻地把房东的墙拆了,烧火取暖,自己把路走绝,被房东赶走,让老母亲拉下脸,大雨天去给她们借房子住,害得老母亲感染肺炎去世。老母亲去世,还说家人都消失了,咋,要一辈子吸血吗?废物父亲,无能母亲,孩子在幼时死去,幸存的孩子艰难地长大,自己成为自己的依靠。电影停留在法兰克抵达美国,满怀憧憬与希望的时刻,也好,免得再有不尽人意。
在渣滓中長大而未沉淪的孩子,卻是詭異的初體驗最令人印象深刻。
小男孩吐舌头版海报曾引起我的兴趣,还以为这是像《小淘气尼古拉》那样的有趣儿童电影?终于在机缘巧合&无剧透的情况下观影,没想到影片讲述的却是类似《活着》的故事,贫穷&丧子不禁让我联想起“多年前发生的真实往事”,而一家人的困苦生活还联想到《铁拳男人》,不过《安琪拉的灰烬》里的父亲却没担负起养家的责任……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FRANKMcCOURT回忆录。很好,除了那个该死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