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只是比童年多了誓言,比暮年多了劝谏,人生的真在对真的怀疑中沾满污泥。画面优雅、干净,故事简单直接,留白中充满一种懵懂的力量,无声胜有声。女仆与女主人室内谈话一段看得如痴如醉。迷人又悲伤的人间,真可恨。歌曲太好听。
影片开头舅舅的话其实已经表明了电影的主题,来到里斯本,他变成了他,她变成了她,这样的爱情也变成了那样的爱情。
音樂要喧賓奪主了
资料馆85人放映厅2016.10.9.6:30pm仰拍中的城市大楼与修鞋店半地下室的框中框,无比干净的画面和青年人尚未凝定的身姿容貌,进行事件的铺陈却裁剪掉过于流俗的戏剧部分。最后的猛然收束对前面所有意义的改写。向男友展示炫目奇观的女孩(隔着帘子、不断换穿女主人的衣饰)。
#葡萄牙影展#两个小镇青年在里斯本的恋爱事,摄影机的极速运动是一个征兆。河岸的这一边与那一边。“我还没有去过机场”,他们还是在郊野的残垣上跑上跳下。低视角仰拍,背景音过满。里斯本少年杀人事件。“门”。
葡萄牙的新浪潮来得还是晚了一些,要是40年代的话还可以称神,60年代就只显得有些稚拙了~故事本不错,剪辑有些跳,留白有些怪,演员很一般,但对康乃馨革命来说的确是一个惊人的预言。结尾妙极。
小制作的葡萄牙文艺片
“里斯本青年杀人事件”,6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底层的互害,不光是关于爱情,更是关于阶级,有对时代和社会全景的描摹。男主太帅!
22.09.04博物馆无能的男人总是会把怒火无端发在女人身上在明白你是谁以前,不要轻易去一个容易迷失的地方
超舒服的配乐。前30分钟远超满分的电影,美得舍不得错过每一帧。中段节奏为了剧情推进有一些顿感,但后面戏剧冲突起来,对比显得整个故事非常饱满。
没有未来的小镇青年,不配拥有爱情,在大城市的车流里迷失方向。关于迷茫与没有前景的一代。阶级的压迫,令他窒息,同温层的“背叛”,并没有给他想要的稳定婚姻生活。寄希望于爱情的滋润,是小镇青年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直至其熄灭。葡式黑白文艺片。最后一个跳切、逐渐拉远的全景镜头,杀害女友的男子,站在路中间,面对着停滞的车流。——是本片最好的一场戏,结尾戛然而止,没有去向、不知何方的迷茫感,缠绕着小镇青年的心绪。影片内置的阶级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而所谓底层小人物的悲剧性,犹如女仆,已然拥有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和生活追求。当激情的荷尔蒙退去,回落现实,她不得不拒绝一份爱的到来。神经质般小镇青年,成为修鞋匠学徒,然而大城市的光霓,剥夺了他生存的希望——这不正是当年一代葡萄牙青年的真实写照,如此写实、游离和疏远。
里斯本很适合文艺片,那些闲逛的镜头都很美。
所有闲逛的电影都是美好。
年輕鄉村小子初到城市發展,與女傭墮入愛河,卻因階級及價值觀差異而悲劇落幕.劇情貌似俗套,但電影於故事上大量留白,更多是以零散段落表現人物心態,追求意境甚於故事完整性,加上富於情調的配樂及精緻攝影,別有一番風景
bgm一遍一遍的响起音量很大乡下来的傻小子话不多却不合时宜地执着她像鸟不肯落脚她的梦想没有边界他可以用土豆刻出一个生动的玩偶可是刻不动里斯本的秩序里斯本的混乱
惨绿年华,不是「黛绿」。喜欢两人在野外泥水里重拾弃衣那一段,将小情人无望的挣扎展露出来,剧中人的情感沁到观者心里。
No.10162。[想看2020-06-05]葡萄牙新电影(CinemaNovo)代表作。乡下少年进城故事。今天看显然是一个厌女文本……阶级议题还是蛮受新现实主义影响的,另外鞋匠小伙子和女佣的关系也很有些《二十岁之恋》的味道。影片技法还是很青涩的,叔叔这个叙事人其实就不太成立,包括旁白用得也很奇怪。当然看这部影片主要还是为了看JPR那部《这条街怎么走》,影片对里斯本的城市空间有不错的塑造。
里斯本之资产阶级凝视的新现实主义,节奏后面很难不全垮
里斯本青年杀人事件,配乐很美
看到结尾才明白为什么旁白是由男主角的叔叔来讲述。叔叔这个角色对应着社会的主流话语,而到了结尾,完成了一次与主流话语的对峙与挑衅,这也是对观众的挑衅。(不过,为了完成挑衅,牺牲者却仍然是底层女性。)剧情上不流畅,常常造成一种突兀感,应该是有意为之,服务于情感与表达。